close

 《痴情男子漢》為臺灣電影在小清新或校園成長的類型上立了一個結構完整、演員出色、節奏流暢的範例;建構且延續了(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屬於臺灣在地的風格,傳承了臺灣電影史當中的校園清新類型,且能面面俱到。電影好看,更在肥皂泡泡的愛情戲碼中展現深度與內斂,是《痴情男子漢》不容錯過的原因。

2017是臺灣電影與戲劇的豐收年,從賀歲片《52赫茲我愛你》、《健忘村》到推理懸疑片《目擊者》,以及成為上半年臺灣電影票房第一的《吃吃的愛》;到暑假檔期的《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還有本篇主角《痴情男子漢》;還有尚未上映的《紅衣小女孩2》、《大佛普拉斯》、《強尼凱克》、《順雲》、《血觀音》等,臺灣電影在整體的執行與拍攝上,越來越完整、熟練。令人尷尬的對白變少了,幽默風趣的橋段變多了,劇情也更能接地氣、更多屬於這片土地專有的氛圍與情節,國片的持續進步,有目共睹。

《痴情男子漢》在暑假這一波檔期中,沒有《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的原著光環、學生族群粉絲以及殊異題材所得到的話題性,更沒有《紅衣小女孩2》由首集累積而來的龐大人氣,加上海報設計單調、預告沒有剪出電影的質感,《痴情男子漢》在票房上想必打的辛苦。但令人意外的,《痴情男子漢》卻是這個夏天尾聲最好看、動人的純愛成長電影。

《痴情男子漢》是主角二崁(蔡凡熙 KENT飾)的成長電影,以男主角的痴情史,貫穿了高中霸凌、私奔、千里尋母等成長紀事。電影從主角的高中生活開場,並以漫畫式的誇張風格呼應高中的青春活力與絕對痴情;但隨著電影的進行,逐漸更以男主角的情感為焦點,並且在劇情推展的過程中,讓觀眾看到主角在情感上的轉變。男主角持續的癡,但也累積了情,而能在最終將痴轉為成長的動力,找到真正屬於他、也符合他所說「二個人才是愛情」的情。

《痴情男子漢》不可不談的亮點,絕對是男主角蔡凡熙。如前面所提,電影隨著劇情推展而有所成長,但角色如何在這個過程中,也能經由演技讓觀眾在短短兩小時看到主角二崁的轉變,這並不容易。但蔡凡熙做到了,從一開始的高中青春傻樣,到畢業後與暗戀的女生接觸、私奔,以及後面的人生經歷、情感衝擊,一層一層推進,而終於能讓那個「癡情」二崁成為勇於面對內心情感的「男子漢」二崁,這個演出完全讓人看到蔡凡熙的活力、內斂、以及收放自如的感情表現。若再比較《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與《痴情男子漢》完全迴異的兩個角色,一個是校園風雲人物、霸凌他人的加害者,一個是傻呆痴情、被別人霸凌的被害者,但蔡凡熙的演出游刃有餘,瀟灑張狂的時候讓觀眾恨他,痴情難過流淚時又讓觀眾心疼他,是臺灣演員中不容忽視的新星。

《痴情男子漢》是部好看、輕鬆,又動人深刻的愛情電影。整體的節奏與流暢度極佳,例如一開始高中生活的誇張,並沒有延續到後面的劇情,但如果立刻抽掉漫畫式的風格,又可能會使人覺得一下轉折太快。但令人讚許的,就是導演能夠靈活運用這些表現方式,應該誇張的時候誇張,醞釀情感的時候又很溫柔,在一些心痛的感情戲中巧妙放入幽默的對話,讓整體的感覺不會過於沉重,而能讓觀眾更隨同男主角二崁的心境變化,而有不同的觀影感受。因此一路看下來幾乎沒有尷尬或冷場的橋段,那些以往會讓人出戲的爛梗、誇張演技,都沒有在《癡情男子漢》出現。

我認為《痴情男子漢》為臺灣電影在小清新或校園成長的類型上立了一個結構完整、演員出色、節奏流暢的範例;建構且延續了(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屬於臺灣在地的風格,傳承了臺灣電影史當中的校園清新類型,且能面面俱到。電影好看,更在肥皂泡泡的愛情戲碼中展現深度與內斂,是《痴情男子漢》不容錯過的原因。

arrow
arrow

    低接勞倫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