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重新出版的小說,使我們有機會再從頭讀一遍,也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原來有些事,還是要長大了、受過傷或傷過別人後,才能夠明白箇中滋味。重讀《天河撩亂》,重新理解字裡行間那些呢喃、那些思索的原來是什麼,原來《天河撩亂》那麼好看。

出版於1998年的《天河撩亂》,大約是我們這一輩讀國高中的時候。當時候去圖書館借這本書,還像是借了本情色小說一般,不敢跟別人談論書中的故事,不敢跟別人分享書裡主角在夜晚把手伸進身旁異男的褲子裡為什麼津津有味。但《天河撩亂》不僅如此,還有一位從「叔叔」變「姑姑」的變性人角色,加上小說末尾如八點檔狗血錯認親父的劇情,20年前的《天河撩亂》,可說是話題十足。

20年後,臺灣已經是亞洲最性別友善的國家,同性婚姻合法化在即,性別的邊緣樣貌幾乎都能夠被尊重(無論是表面或真心的)。當這一切看來越稀鬆平常,越不「奇觀」,則《天河撩亂》裡頭那個對自我同性情慾勃發,感到莫名、感到不知如何言說的青春主角,也就如稀有動物般更顯難得了。《天河撩亂》當中有不少對情慾萌發的細膩書寫,緩慢而平穩地陳述主角與其他男性的碰觸及各種感發,在今日的文本都越來越難讀到了,而這也是《天河撩亂》的珍貴之處。例如小說寫到主角時澄與同性友伴鴻史的關係:『

他們沉默地上車、下車,不發一言地回到高中馬場;一直到熄燈就寢,他們都不敢看對方一眼。才躺下不久,鴻史開始對時澄的身體大膽索求,時澄看著鴻史在黑暗中的剪影,他的重量、體溫和氣味同時襲來,喘息聲就發自時澄的耳邊;他的唇像水蛭一樣吸附著時澄的唇,舌交換著舌;他的手在時澄身上巧妙地巡遊,時而溫柔,時而粗暴,讓時澄完全不知所措。

真是多麼純情又直白得令人害臊的描寫阿XD。

主角時澄與變性人姑姑成蹊的成長歷程,以及家族錯綜複雜的故事,使《天河撩亂》有著引人入勝的劇情;而作者平穩、冷靜且不造作的文字,使小說讀來順暢,卻又不失文學性。尤其隨著主角時澄的成長,以及從中後段有更多對姑姑生病的審視,小說的文字也在這個進程中變得更具哲學性,更回到角色內心的自省與自觀,不僅能帶著讀者由外往內思考自我存在的意義、情感的態度,也能看到作者非常深層的內蘊,並體現於敘述的精準力道,讀來令人折服:『

大河的水悠悠流逝,不捨晝夜,此時的水不是彼時的水,但大河恆在。逝者,是活著的人腳下的光,而活著的人是逝者的夢。一個個時間的旅人,在血色的黎明,坐著火戰車疾駛去來,或是搭乘卡戎的黃泉渡船,從眼前擺盪而過,在命運的迷宮中徘徊,在冥府的迴廊瞻望,哼唱著哀傷的輓歌,用他們的愚癡、貪愛、不幸與死亡示現永劫回歸的熟悉風景。

讀書這件事很奇妙,有些讀來令人動容、或覺得精彩萬分的書,常常你也能感受到作者或這本書所傳達出來的一種「真誠」。你可以感受到作者對你講這個故事,這些情節,都是很真誠的想要述說給誰聽,他/她也許就只是想講出來,不為別的。而有些書,你就是知道他/她的心機,你就是知道他丟出這些情節,是在算計什麼,讀來覺得做作,令人厭煩。而《天河撩亂》是如此真誠的一本書,小說道出自我在情慾、親屬關係、以及病死的體悟,在這個喧嘩速食的時代裡,《天河撩亂》的深沉值得再讀一遍。

arrow
arrow

    低接勞倫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